不同的抚养方式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imtmphoto150500033.jpg

文:小楼老师

本文由“欧美爸妈”授权转载:分享欧美先进心理学、教育学理念。

一、少年管教院的男孩们

格蕾丝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少年管教院做辅导老师,这个管教院是一个类似于少年犯监狱的地方,但是里面的孩子并没有犯太严重的罪,但是如果任由他们这样下去不加管教,他们早晚会酿成大错,而他们的父母似乎早就放弃了他们,对他们毫无办法。

“很讽刺不是吗?那些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对十来岁的孩子毫无办法。他们完全不尊重自己的父母,有人称自己母亲是母猪、婊子,有人说如果见到自己父亲一定会打死他。”林恩嘴角一丝若有似无的嘲笑。林恩是这所学院的教导主任,他是一个高大彪悍的男子,据说曾经是一名拳击手,瘦小的格蕾丝站在他旁边就像一根牙签摆在一个棒球棍旁边。

格蕾丝点点头,继续沉默的看着孩子们的档案。他们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打架、偷窃、聚众闹事、贩卖大麻。

格蕾丝指着桌上一份档案问林恩:“这个孩子怎么回事?第三次进来了?”

“噢,威利。是的,这是个麻烦的孩子,他才十六岁,但和我差不多高。”

“可以告诉我他的家庭情况吗?比如父母的情况。”

林恩说,威利父亲年轻时曾和他在一个俱乐部打拳,“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个子不高,但是打起人来很凶。威利的母亲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任凭丈夫摆布”,林恩说着耸耸肩。

威利从小就很沉默,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有暴力倾向。林恩还记得有一年,威利大概只有九岁,当时他在一块空地上踢球。那块空地下午常常被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占据着,当他们发现威利时要赶他走。威利不理他们,继续踢球。于是那群人要教训一下威利,后来他们就打了起来。威利当然打不过那群人,但他就只揪住那群人中为首的那个人狠狠地打,任凭别人怎么打他,他也不放开那个人。等警察过去的时候,那个男孩已经被威利打昏迷了,而威利也受了重伤,胳膊断了,肋骨也断了一根,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

“威利从小是被他爸爸打到大的,所以他打人很有一套。他父亲可没教过他怎么打拳击,可他打人的套路完全就是拳击。”林恩说这句话的时候居然有点得意。那次打架事件把威利的父亲气坏了,从威利进医院到出院,没去看过他一次。

“威利从小就被他爸爸揍,所以他根本就不怕被人打。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比父亲还高,你觉得他爸爸还能打得过他吗?他母亲早就没办法管他了。后来就只有经常来我们这里被管管了。”林恩说完又笑了起来。

“这个孩子你也可以看看,”林恩说着从档案中抽出一本递给格蕾丝。“这个孩子和威利是好哥们儿,算是威利他们那个组织的第二把手。”

“他们还有个组织?”格蕾丝皱皱眉头。

3.webp.jpg

“算是吧,还有个名字,我忘了叫什么。”

这个叫做菲尔的男孩档案记录非常详细,还有几次心理治疗的记录。菲尔今年十四岁,家境优越,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一个记者,全家住在富人区。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和威利搞到一起?他们似乎也不是同学。格蕾丝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菲尔在一所贵族寄宿学校读书,但一年前辍学了。格蕾丝查看了菲尔的心理治疗记录,渐渐的看出了这个家庭的一些问题。菲尔的父亲经常出轨,以至于菲尔母亲对他失望至极,但是为了维护家庭的颜面和一些利益,他们没有离婚,在别人面前仍然扮演着恩爱夫妻的模样。这对夫妻平常很少交流,彼此间充满怨恨,两人都在争夺孩子的爱和关注,为了赢得孩子的爱,他们极度娇惯菲尔,对这个儿子百依百顺,并且常常给他购买昂贵的礼物。菲尔从小就知道如何控制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大概是一年前加入威利这个组织,他是这个组织中最有钱的孩子,常常将自己的车和昂贵的娱乐设备提供给威利用。

“在菲尔之前,还有个男孩叫派恩,曾经也是威利的好朋友。”林恩说。

“曾经?”

“他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不过法医尸检的时候发现他前一晚曾吸食过毒品,即便他不出车祸,某天也会因为吸毒过量而死。这个孩子似乎就想死,他是心理医生毫无办法的那种人。对什么都无所谓,对生活没有希望,爱挑起是非,似乎就想激怒别人。这个孩子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据说他几乎没有见过父亲。母亲再婚后又生了几个孩子,可能也没时间管他吧。”

“格蕾丝小姐,我劝你别在这个地方待太久,在这里待得越久,你会发现越多奇怪的家庭。这些孩子只是他们奇怪家庭那棵树上结出的奇怪果子,他们先天就是如此,我们并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他们,最多给他们点教训,随时提醒他们别做得太过火。但你别指望他们会洗心革面,我见过太多孩子出去了又进来,或者去到更可怕的地方。”林恩笑着对格蕾丝建议。

格蕾丝非常讨厌林恩的笑容,但是她同意他的话——“这些孩子只是他们奇怪家庭那棵树上结出的奇怪果子”,但她不同意“他们先天就是如此”。他们只是父母错误抚养方式的牺牲品,威利、菲尔和派恩,这三个孩子被父母用三种不同的抚养方式抚养大,他们现在的状况就是这些抚养方式造成的结果。

1.webp.jpg

二、不同抚养方式可能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加州大学DianaBaumrind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将父母教育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专制型抚养方式、放任型抚养方式、冷漠型抚养方式和权威型抚养方式。

Baumrind将抚养方式分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回应”,代表了父母给与孩子的温暖、爱、理解和同理心。另一个维度是“要求”,代表父母给孩子的限制和规则、界限以及期望。

这四种抚养方式分别是怎样的呢?它们又会如何影响到孩子呢?

1、专制型抚养方式

专制型的父母会运用过多的控制,但是却不会给孩子足够的回应。父母对孩子多是指示和命令,不考虑孩子的意见。通常这样的家庭强调顺从、尊重和传统。父母永远是对的,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常常会被体罚。父母很少听到孩子的声音、体谅孩子的情感,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爱意展示很少,和孩子非常疏远,威利的父亲就是采用这种抚养方式。

这种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会对孩子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更容易受到同伴影响,表现出反社会的行为。他们将不会和父母商量任何事情,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和父母沟通是无效的。他们会通过无视和反叛来远离父母的价值观和信念。

有研究显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最可能表现出暴力行为,没有恒心,自尊感极低,社会竞争力差,自主性不强,对知识也没什么好奇心。

2、放任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父母给与孩子很多温暖,爱意,却很难给孩子设置清晰的界限和规则。有些父母听从孩子的意见,甚至常常奖励孩子错误的行为。他们很容易培养出被惯坏了的孩子。那个在富裕家庭长大的菲尔就是这样的孩子。

讽刺的是,孩子不会因为父母很少的管教而开心,相反,很多由放任型家长抚养长大的孩子往往是最不开心的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教会了孩子如何操纵别人。孩子获得了一种能控制了成年人的错误感觉,这会增加他们的操控行为。

这种抚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通常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不成熟,不愿意承担责任。

3、冷漠型的抚养方式

冷漠型的父母既不给与温暖,也不给与控制。他们本人可能比较自我中心,对孩子没什么兴趣。被这种父母养育大的孩子,心理调节能力很差。由于没有父母管教,这些孩子很可能过早进行性行为、尝试毒品和酒精,往往也会卷入犯罪行为中。车祸去世的派恩就是这样的孩子。

4、权威型的抚养方式

目前这种抚养方式被证明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最有效的抚养方式。在这种抚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心理适应能力最好。他们充满创造性,对知识好奇,能与父母以及朋友保持亲密的关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良好,自信、主动,自控能力也较好。

2.webp.jpg

三、权威型抚养方式是什么样的?

1、给予孩子回应

关心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遇到问题也会向父母征求意见。

2、向孩子解释为什么需要他们这么做

这一点很重要。当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他们并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期待他们在不同场合表现出某些特定行为,他们更愿意采取那些让自己开心和舒服的行为,或者本能自发的行为。父母如果能够耐心地并且有技巧的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可以帮助孩子智力上的发展,让孩子学会推理,理解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出道德观以及同理心。

3、时常与孩子讨论问题

很多父母不屑于和孩子讨论问题,觉得小孩子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和孩子讨论问题并不完全是要告诉孩子什么,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孩子传达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通过讨论,孩子也更容易理性的思考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长此以往,即便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能表现得很好。

4、对孩子适当的期待

与大多数父母一样,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也比较高。但是他们会支持孩子达到这些期待,当孩子无法达到的时候,他们也会调低自己的期待。在帮助孩子达到期待的时候,比如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让孩子变得独立,他们都会一步步让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5、在爱与期待中间保持平衡

权威型父母会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及特定的场合,去平衡对孩子的要求(期待)以及给与孩子的关爱的程度。

如果你正在抚养孩子,建议你采用“权威型”的抚养方式,给孩子设置明确的规则,也给与孩子足够的关爱。

IMG_0746.PNG

作者简介:小楼老师,微信号bbmm332211

图片来源:http://www.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责任编辑:茉莉

亲子文末11.jpg

aogate.com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孩子稍不满意就哭闹,那是你没有明白他

文:妈咪OK“儿子一不满意就哭,我让他好好说,他就是不肯,带着哭腔叽歪的样子真太让我烦躁了!”好朋友雪两礼拜前和我抱怨,实在是受不了男孩子这样,你说他干嘛不好好表达非得这样,怎么才能让他好好说?是啊, ...

孩子胆小、没自信,根源或许只有一个

文:小楼老师|壹心理专栏作者本文由“欧美爸妈”授权转载:分享欧美先进心理学、教育学理念。场景一“这件衣服怎么样?”“不行,不行。你腿太粗了,不能穿这么短的裙子。”“那这件吧,可以遮住腿。”“恩,勉强吧。你真 ...

不要被父母给的负疚感“绑架”

文:张德芬 丨 壹心理专栏作者醒来公号的Ting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短文,让我颇有所感。因为这个故事支持到了我平时和大家谈的一个重要话题:勇敢做自己——理直气壮、甚至厚颜无耻地做自己。我们先看这篇短文吧:有个 ...

"一切都是父母的错“正在毁灭我们的社会

文:高浩容丨壹心理专栏作者最近看了央视的一档节目,内容是即将结为连理的小夫妻,和养育他们的父母,六个人为一组进行一场为期12天的房车旅行,旅行的终点则是由央视在国家湿地公园为他们主持的一场婚礼。旅行 ...

关注公众号,进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