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壹心理专栏作者
我的迷茫与纠结
我承认,我不是一开始就喜欢会计的,甚至我一度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
会计不是我的第一志愿,确切地说,我是一个目标感不强的人。我之所以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志愿,也仅仅因为我看见电视里的那些翻译各个风光无限。这一份没有太多诚意的志愿在高考结束之后就遭遇了挫折——由于那年填报的第一志愿撞车,我就被撞了下来,滑落到了第二志愿。
说起来,第二志愿是我母亲帮我填报的,是她帮我选的会计。
按照她的说法,对于我这样一个心性单纯、老实本分的孩子来说,会计是门技术,学好了不说发财致富,至少可以做到生存无忧,另外她说,会计越老越吃香,等你年龄大了退休了,那时候随便代代账,一个月的银子也不会少拿。
我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学了会计,确切地说,我更是拧着一股劲,和会计专业做了四年徒劳的反抗与斗争。
之所以说“徒劳”,是因为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无疑是个惧怕麻烦的家伙。其实不满现状的我当时也未必一定要骂骂咧咧地学会计,我完全可以寻找一个我喜欢的专业通过考研从此摆脱会计;甚至我也可以说服自己好好学习本专业——当然如果当初如此,我今天也不会成为一名讲师,这是后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过去的很多年,我都是一个对自己的现状严重不满的人。在从事了财务工作十几年之后,那时候的我是个什么状态呢?每天早上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一睁眼就能知道今天大概要做什么,然后上班等下班,下班回家话也不想说,赖在沙发里动也懒得动。
我突然意识到,我遭遇到了传说中的“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罪魁:外部动机主导
那时候我开始阅读大量的心理学书籍,更是参加了一个心理学学习小组,希望能够破解内心深切的痛苦。
后来才知道,所谓“外部动机主导个人,是导致职业枯竭的罪魁祸首。”
这个问题又把我拉回到了起点,也就是说,我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对现状不满但却懒于改变?——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原来我工作无形之中成为了“外部动机主导”——也就是说,我没有发自内心地升腾起对会计工作的热爱,我之所以十几年如一日地重复,只是因为舍弃不下那一份看似旱涝保收的稳定的收入。
正是由于我被外部动机主导,成为了收入的傀儡,最终丧失了工作热情,从而陷入了职业枯竭的状态。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些编辑朋友告诉我,其实一开始他们踏入这个职业都是因为爱好,但十几年过去,他们对文字最开始的热情渐渐淡去,甚至完全丧失了对文字的热情。如果不是因为“它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可以养家糊口”,他们早就不想做了。
我反思我自己,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表面上来看这个专业是我母亲为我做主的,但是我自己又去了哪里?我又做了多少努力去改变呢?很显然没有。比起艰苦卓绝的努力,显然抱怨一下母亲和命运对我来说容易得多——每抱怨一回,我就感觉心里舒坦了很多,但却于事无补。
就在我的主业迷茫且看不到未来之际,我的副业写文章却渐渐有了起色。
我喜欢写文章,因为对现实种种不满同时也是出于对文字的热爱,这一坚持就是好多年,它在另外一个方面提醒了我,为什么我能坚持这么久却从来没有感觉到精疲力竭?原因就是,在写作这件事上,显然是我的内部动机占据主导地位,我完全不受收入的影响,也不用考虑生存之忧,坚持写字对我而言更有一种自己做主的感觉——因为我完全是按照我自己的内部动机去行动的,而正是因为不受酬劳的影响,我才可以有一种“主人”的感觉,每次打开电脑敲打文字的时候,我就感觉和自己的内心更贴近了一步。
于是我终于想明白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活在别人的嘴里。
只要开始,多久都不算晚
如果你和我当年一样陷入了困顿的境地,按照我的经历有两点建议,一是停下来,学习心理学;同时积极寻找自己擅长的方面。
自我认知是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今我依然感念当初在心理咨询室和一群伙伴们共同度过的时光,在那里,我像是进入了一场内在探索之旅,发现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来得更加重要。
我最擅长的事情是什么?回顾过去的种种,我发现演讲是我喜欢并且擅长的。曾经的同学他们一提到我,就会说起那个当年无比积极上台表演及演讲的女孩——是的,在学生时代,我就喜欢表现自己,而最让我感到惬意的,就是我在台上滔滔不绝,然后台下的人听得如痴如醉。
我又开始了一番新的探索,果断辞去了之前的财务经理职位,一边充电学习,一边寻找机会,重新开始我的职业生涯。
是的,只要你想开始,多晚都不算晚。
那一年,我三十三岁,儿子上幼儿园中班。
当你坚定了信念,你的父母最终会理解的
按照母亲的说法,我一定是疯了,好端端的财务工作居然不做了!在她眼里,有着十几年财务工作经验的我,其实稍微努一把力就可以做到更高的职位,活得更加风光与体面。所以当她得知我竟然辞去了做了十几年的财务工作,母亲的焦虑分明就写在她的脸上。
我说妈别担心,你说过的,人只要不懒,就饿不死。你还怕女儿饿死吗?其实你应该清楚,对于我来说,生存不是问题,所以请给我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不行,大不了我再回企业做财务,而那个时候我一定会心甘情愿。母亲扭过头去,擦拭了眼角的泪水,她虽然不赞同,看在我如此坚持的份上,也就没有说什么了。
后来我才深切体会到,其实父母刻在骨子里的生存忧虑也不是他们主观意志可以转移的,因为他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对于人生,在他们看来,什么自我实现都是假的,唯独吃饱穿暖活得风光才是真的。
我理解他们,但当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时,父母竟能慢慢自我说服,是啊,除了自我说服,对他们而言,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经过一番摸索,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专业,我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那就是会计培训。
我的“金牌讲师“之路
我还记得三年前的那段日子里,我上门走访了一家又一家的培训机构,后来就找到了如今的这家培训机构。
那个时候这家机构正好刚刚在安徽扎根不久,我是主动打的电话过去,下午被告知正好教学负责人在,让我去面试。
负责人和我聊了一会儿后,提议让我听听其他应聘老师的试讲,说着他带我进了一间教室。看到前面几个应聘的人在台上面红耳赤磕磕巴巴的时候,我鼓起勇气告诉那位负责人,让我去讲吧,给我五分钟就好。
负责人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啊,等这个人讲完,你就上去讲。
五分钟,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我绘声绘色把一个会计案例讲完之后,我看到的是他们惊诧的目光。后来在场的两位教学负责人就开始抢我了,这个说来我这里,那个说来我这里。我一时被巨大的喜悦和幸福包围了,说真的,那一天我所感受到的认可远远超过了十几年来做财务获得的认可。
我再次感受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到底是有多重要了。
这几年,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渐渐趋于成熟,变得理性耐心勇于承担了,并被冠以“金牌讲师“的头衔,承接一些外地讲座的任务。我知道这是领导的信任,明白这更是团队的功劳,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担当。
面对反馈,学会理性看待
要知道,在商业培训机构,学员的反馈直接决定了一个老师的去留以及一个老师的岗位级别。
后来我终于明白,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不能无视反馈与真实的关系。
在三尺讲台上,仅仅做个好的讲师是不够的,更多的还需要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尽我所能帮助到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学员,切实地让他们获得成长与进步。我更明白,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我只知道他们今天需要帮助,他们青涩稚嫩迷茫一如当年的自己,我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他们。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员来了走了,每每我的心底总是会生出别样的感触。
什么是成功?
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作者简介:赵晓璃,80后辣妈一枚。会计培训师、专栏作者、瑜伽爱好者。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璃语”(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
图片来源:123RF图片库
责任编辑:黄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