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父母永远的孩子




文:王金现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引言:

在跟父母的关系中,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依赖者?反叛者?互助者?这些角色意识,是一切关系的基石。所有关系中的问题或者心理问题,都与此相关。——王金现咨询手记。

☆依赖者

恋爱中的M最大的恐惧是害怕被对方抛弃。那怕TA离开一会儿,M就会感到不安全而非常生气。M需要一个能够让自己完全依赖的人,才能安心。

每个人生命的诞生,除了神话中的孙悟空是从石缝中蹦出来的之外,都无法离开父母。

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想要存活下来,更是无法离开父母的养育。除了单向地完全地依赖父母,没有其它的选择。

作为父母,他们有着各种优势和资源,对于孩子,他们有更多的掌控权、话语权。他们或许能够成为足够好的养育者,但更多时候,他们也可能成为控制者。

控制,在这里可以有更广泛的意义。甚至可以包含约束、限制、剥夺、虐待等等。这会让孩子失去存在感。没有存在感的孩子,不仅会成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更会成为有心理疾病的人。

而更多的父母,则会是另外的完全相反的形式,即包揽。把孩子当作完全没有独立能力的不能自主的需要被照顾的对象去对待。这也是让孩子失去自主意识的一种方式。

控制也好,包揽也罢,这造就了更多更大更强的依赖。许多人一生都无法走出依赖者的角色,那就是诸多问题的根源。

现代人最大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是没有长大,一直扮演着儿童的角色,索要者的角色。在自我感觉中,自己是无助的没有力量的不安全的;在关系中,似乎需要完全依赖对方,才能存活。

比如恋爱中,爱的含义是什么?我爱你,是因为你能懂我满足我的需要。爱就是索要。

比如婚姻中,最大的冲突是冲突是什么?是把对方当作完美的父母来期待,然后失望。本质就是把早年在父母那里没有被满足的愿望,投射在婚姻关系中,期待得到补偿或满足。

无论什么原因,以依赖者自居,那便是问题。

dimjul111100022.jpg

叛逆者

S说起自己的家庭状况,表现得十分烦躁而激愤。婆婆专横而不通情理,丈夫漠然而自私,孩子也不听话。总之,让S倍感不适,却无助,于是只有烦闷。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对S进行面质。S猛然觉察到自己仿佛处在十二三岁的叛逆期,不被理解不被支持,孤单、烦恼、无助、愤怒、失望。于是,到处散发着内在的烦躁,让周围人都感到不舒服。这也是S家庭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无疑,S一直处于叛逆期,在跟父母间的关系中,扮演着反叛者的角色。

被控制,必然有愤怒有反叛。

反叛者另外的最大的愤怒,来自于自己的受伤害。

不管父母是有意识的或者更多的是无意识的,诸多孩子成为了受害者。有段时间,在心理培训领域盛行一句话:父母皆祸害。

意识到自己曾经是受害者,于是,就变成了一只受伤的刺猬。在关系中时时防卫而又刺痛他人。

在职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权威的反叛。那怕是他人安排的一项正常工作,也会被视为对自己的控制与支配。要么即时愤怒,要么被动攻击。

反叛者,其实还是把自己当作未长大的孩子,把父母当作限制自己的权威。在成人的其他关系中,更是把这种感觉幻想得淋漓尽致。

ipolstock150100007.jpg

互助者

T先生最大的苦恼,来自于父母晚年再三被骗。

退休在家的父母亲,热衷于买什么什么电子产品,说是将来会增值。明知是上当受骗,老人却听不进儿女们讲的道理。气愤之下,他们没收了老人的工资本,而父母却背着他们举债购买。T先生说,父母亲最大的愿望是想赚钱。

他们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T先生说,他理解父母是为了补贴子女家用。

他们为何不愿花自己的退休工资安享晚年,反而要为子女操劳?T先生说,在父母心中,因为种种原因,似乎没有公平对待几个子女,所以想在晚年对曾经被亏待儿女有所补偿。虽然他们的儿女们都各自成家,日子也都能过得去。

他们为何要补偿子女而不是自己去享受呢?T先生说,是他们爱自己的儿女吧。

体验到父母亲对儿女的爱时,对于他们购物还感到像以前那样愤怒吗?T先生默然,讷讷说,心酸,不愤怒了。

为父母的行为不再愤怒而感到心酸,会怎样对待父母呢?T先生说,会更关爱老人,陪他们说说贴己的话儿等等。

所以说,父母也是需要儿女们的关爱的。T先生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也需要被关爱,总是觉得他们是父母,儿女总是孩子。

如果一个人能够感受到父母也是需要关爱的,那么TA就成为了一人真正的成人了。那么,在各种关系中,TA不再是单方的索要者,而是能够体贴他人需要给予支持,同时又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这样的人际关系,才是健康而正常的关系。

遗憾的是许多人从依赖者走向叛逆者之后,就止步不前了。心理上一直没有长大,那就是心理问题。那就需要心理成长。

——The End——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责任编辑:晨歆

亲子.png

aogate.com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心理学家教你用这5招让家庭交流更完美

译:Caroline丨壹心理翻译专栏 针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交流,以及如何让我们的家庭成员相处得更好,心理学家莎拉·罗森图勒(Sarah?Rozenthuler)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1、直接说出你的想法。有时候让家庭成员知道 ...

六岁前不要做的5件事情,你一定要记住!

文:亲子派丨本文由亲子派授权转载:专注0-8岁孩子成长,教你做个好妈妈!微信号:qinzipaidui每个妈妈都希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比如爱,比如教育!曾经听到过一句话感受颇深:“我们的父母望 ...

如何才能修炼出强大的“气场”?

文:陈秋月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一个人出现在某个团体的时候,所有成员都会不自觉地被Ta吸引;Ta成了整个世界的的中心,Ta的言谈举止散发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你的注意力无法离开。这种 ...

关注公众号,进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