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的三种境界,你造么?




cd080c66-9fc6-4252-8b08-ab22dd1e9b45.jpg

文:曾磊 | 壹心理专栏作者

多隆:韦大人呀!我对你的敬仰真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韦小宝:拾你个大头鬼啊!

……

相信看过周星驰版《鹿鼎记》的朋友,对于多隆拍马屁的水平绝对是记忆犹新。对于这样一个“贱”到骨子里的角色,他的马屁一拍,的的确确是给观众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笑点。但是,当我们重新回到现实当中,遇到了那些总是拍马屁的人,你的内心会是什么感受呢?

马屁,本是一种沟通过程

“小人!”

“马屁精!”

“奸臣!”

“汉奸!”

……

打住!大家先打住!

前面还好,后面怎么越来越上纲上线了呢?是不是“抗日神剧”看多了?是因为经常看到里面的伪军或者翻译官拍日本领导的马屁?

现在问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刚才踊跃发言的朋友们,是处在哪种性格状态之下呢?

“控制型父母!……”

没错!大家分析的很正确!

接下来再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些朋友会用“控制型父母”这种性格状态来回应拍马屁这个话题呢?

看到这个问题,你会不会突然恍然大悟,突然想到其实是因为“控制型父母”状态比较高的人不喜欢拍马屁的人?

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我会很自豪的告诉你:“伙计!你的性格学不仅已经开始上道了,而且开始有点上头了……还是要清醒一些的好!”

事实上,对于拍马屁的人和这种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跟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真正关键的只在一点——马屁拍的质量究竟怎么样!

7.webp.jpg

我们不妨列举以下这个例子:

女人:老公……我最近好像胖了呢……

男人:啊!?……怎么会呢?我怎么没发现?

女人:真的吗?我怎么感觉胖了呢?

男人:真的!我抱你的时候还感觉比过去轻了一些呢……

女人:么么哒!……老公,今天的搓板就跪倒这里吧……

男人:谢谢老婆大人……

其实,只要马屁拍的恰到好处,那么被拍的人被激发出来的其实是“自由型儿童”的内在状态——老娘心情好,你小子自然也就不会遭罪啦!

相反的,如果马屁没拍到位,那就有的瞧了:

女人:老公……我最近好像胖了呢……

男人:啊!?……怎么会呢?你过去一天吃两只烤鸭,最近才吃一只半呀!

女人:……你是不是嫌老娘我吃得多了?

男人:不敢……!

女人:不敢?那就是心里还是这么想了?

男人:……没……

女人:给老娘好好跪着!今天多跪两个小时!然后再睡觉!

男人:……

同样是拍马屁的过程,后面的这位仁兄是真的拍到了马蹄子上,直接把他老婆的“控制型父母”给激发出来了。

当然了,还有一种不好不坏的结果,你猜是把哪一种性格状态给激发出来呢?

没错!就是“成人自我”!具体情境如下:

女人:老公……我最近好像胖了呢……

男人:啊!?……怎么会呢?我怎么没发现?

女人:真的吗?我怎么感觉胖了呢?

男人:真的!我抱你的时候还感觉比过去轻了一些呢……

女人:你的嘴可真甜!……不过,你还得跪倒十点钟……谁让你说自己的同事比我好看来着……奖罚分明,这个原则是不能改的!

男人:……

就像前面分享的三种情境那样。拍马屁,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沟通过程。而且,通过这一过程究竟能激发出来对方的什么内在性格状态,则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t0016rf3xal_ori_3.jpg

客观的说,如果拍马屁的人仅仅是停留在拍马屁的状态,那真的很有可能拍到马蹄子上,引发对方的“控制型父母”,从而让自己的局面变得更加被动。接下来,我们就来解释一下为啥会有这么大的风险!

拍马屁背后的心理错位

在这里,还是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会去主动拍马屁呢?

“下属!”

“有求于人!”

“心怀不轨!”

“卑躬屈膝!”

……

非常好!大家已经分享了很多答案了,接下来,再考验一下大家的技术,分析一下,这些主动拍马屁的人是处在什么样的性格状态之下呢?

“顺从型儿童!”

“成人自我!”

……

OK,看来以上两种状态都是大家比较认可的。因为一个人在拍马屁的时候,有可能是基于“成人自我”理性的决策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行为,也有可能只是出于“顺从型儿童”的性格特点而做出的无意识的反馈。而此时此刻,我们要特别关注的则是拍马屁和被拍马屁的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典型的强势与弱势的关系。

正如前面大家所提到的,之所以会有拍马屁的行为,其实就是因为拍马屁的人是处在弱势,需要通过拍马屁的行为来获得处在强势的人某种支持或者谅解。这就是说,抛开双方本身的性格状态不说,从旁观者的眼里来看,拍马屁的人是处在“顺从型儿童”状态之下,而被拍马屁的人则是处在“控制型父母”之下的——这种你强我弱的不平等关系是客观存在着的。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拍马屁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拍马屁的人是在试图扮演一个“照顾型父母”的角色,向对方传递的都是一些正向、积极、认同和鼓励的安抚信息,并且试图通过这种信息的传递来激发出对方的“自由型儿童”,解除原有针对自己的戒备心或者控制性,从而达到自己各自各种各样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目的。

201110131233391054.gif

说到这里,你就会轻而易举发现一个特别明显的矛盾之处了——拍马屁的过程,就是处在“顺从型儿童”的弱势地位的人在试图扮演“照顾型父母”,目标则是把处在“控制型父母”的强势地位的人引到“自由型儿童”之中。

事实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理错位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失败风险、极具挑战的过程。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马屁往往会有很多可能拍到马蹄子上,让自己变得更加被动!

马屁,绝不是一厢情愿

事实上,当我们去批判和鄙视那些总是拍马屁的人们的时候,却经常忘记了处在这一沟通过程的另一头的马屁受用之人。拍马屁绝对不是一件一厢情愿的事情,如果那些拍马屁的人总是得到对方的负面反馈,那么绝对不会一如既往的这样拍下去,唯一的可能就是对方或明或暗的给予这样一种反馈——很好!你拍的很好!继续!就这样继续!

所以,与其说我们在鄙视所谓的拍马屁的人和事,倒不如坦白的说是在羡慕人家的那种默契关系!当然,咱们还可以从更加积极的角度来描述,定义为我们同样期待能像那些拍马屁的人们一样获得与“强势”之人的良好关系——否则,你干嘛闲着没事去鄙视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与事呢?

正所谓“临渊羡鱼比如退而结网”,期待良好的关系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人本来就是社会动物,而且也需要得到许多人的谅解、鼓励和支持。最为关键的,就在于要掌握合理的拍马屁技术。

具体来说,我们结合性格状态五种的划分方法,们可以把拍马屁的过程分成三层境界。

19300001203327139264537522762_950.jpg

第一层境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拍马屁。在这一境界拍马屁的人,无论是双方关系中自己的定位,还是沟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都局限在了“顺从型儿童”。正如文章开头的多隆应用,有着一副与生俱来的“贱骨头”,除非是跟被拍的人之间洽洽有着默契,否则肯定会碰一鼻子灰,越拍马屁越会被看不起!

第二层境界,其实是一种自信和平等的状态。处在这一层次的人,虽然在别人眼中或者社会标准之下是处在“顺从型儿童”的角色定位,但是他们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则是处在“成人自我”的状态之下,有选择的给予对方更多乐观、正向、积极的信息。正所谓“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无论对方到底有没有动心,都不会让对方感觉自己是过分卑微和屈服的。

第三层境界,则是一种包容和赞赏的状态。处在这一层次的人,虽然同样身处“顺从型儿童”的角色定位,但是自己内心当中却是能够始终处在“照顾型父母”的状态,去努力发现对方身上具备的哪怕最细微的闪光点,并且发自内心的去给予对方高度的认可和鼓励。正是因为这种慈母一般、至诚无私的初心,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受到那种暖人心脾的巨大能量。自然而然的,对方也就更加容易敞开心扉,释放出来内心当中的“自由型儿童”了。

客观的说,对于这一层的境界,如果再用一般意义的“拍马屁”来扣帽子,那咱们就真的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已经把恭维、谄媚之类的词语甩过了好几条街了!

在现实当中,“瞎猫碰见了死耗子”的情况还是少一些的,所以第一层境界的马屁尽量还是少拍为妙!

但是,第二层和第三层境界的马屁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呢?首先,是足够丰富的人生经历;其次,是长时间相处形成的默契。因为欲速则不达,良好关系的建立,既要我们对自己有耐心,同样也得对这份关系持有合理的期待。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是什么内在性格状态比例较大呢?赶紧戳>>>在你的性格里,到底有多少是父母的影子?

—写在后面的话—

亲,当你看到这里时,我特别好奇你对于后面三个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思考,就是在2017年的某一天,当所有的文章被结集到一起正式出版发行了,而你所阅读的这篇文章的后面,会展示3到5位读者朋友的精彩回复……假如,你的回复就在其中,那是因为此时此刻你在这里做了哪些宝贵分享呢?

第二个思考,就是当你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假如后面的文章依然会吸引你继续阅读,那是因为文章当中会包含了哪些你所期待、关注和好奇的内容呢?

第三个思考,就是假如在2017年的某一天,将会诞生一本在你的亲身参与和指导下完成的一本性格心理学书籍,那么你对于这本书最大期待又会是什么呢?

作为这本书的共同撰稿人,大曾邀请你敲出内心的答案,让我们一起写下去!

作者简介:生涯小厨大曾(曾磊),过程咨询顾问,后现代心理教练,TAATNI认证讲师,国际认证EAP专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首批CCCP(合作对话实践专业认证)获得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项目主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黄小希

职场.png

aogate.com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谈话技巧: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温柔

文:夏滨 | 壹心理专栏作者蔡康永曾经说过「贵人不一定能改变人生,外表不一定能决定魅力,但是——说话可以!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最近在补习马东制作的『奇葩来了』,在那个奇葩流窜的舞台,我见识了蔡 ...

思考时脑海里的声音是什么?

编者按:当你在阅读这句话时,听到你内心的朗读声了吗?它无处不在,却鲜有人知其存在的缘由。怎么,你的好奇心已经蠢蠢欲动了?别着急,接下来这篇文章,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文:Ozone Tsui|授权转载自公众 ...

自恋甚至自负的人,能创业成功吗?

picture from 500px by Richard Desmarais.文:唧唧堂研究人Sherry | 首发于唧唧堂,作者:唧唧堂研究人Sherry 在国内愈发浓厚的创新创业背景下,这期文章我们来谈谈近期创业相关的管理学研究中探讨的一个 ...

如何吃透书中的知识,还能愉快地运用

文:袁麟翥|壹心理专栏作者有没有发现每天我们看许多书,听许多课但好像真正用上的却非常少?会不会觉得有些知识虽然接触了,但却并不清楚是否把它据为己有?想不想在听课(演讲)或阅读时让自已真正做到学以致 ...

关注公众号,进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