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催眠吗?




1,论催眠和心理学的关系

催眠和心理学貌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魔术与物理学的关系一样:一种舞台表演形式与一门专业学科的关系,也就是没关系。物理学家没有受过魔术表演的训练,更说不出魔术背后的关窍。如果硬要他们说点什么,他们只能说:魔术逃不脱正常的物理现象,其原理必定可以用物理学来解释。心理学家也会说同样的话:催眠无论看上去多神奇,本质上也逃不脱正常的心理现象。

魔术师对此不置可否。反正他们也不大在意书呆子的物理学家,那些高深的理论研究对魔术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催眠师看心理学家时多半也有类似感想。

反过来说,物理学家对魔术的态度大概会比对其它表演形式多一分警惕:毕竟,这种表演追求的目标,就是制造一种假象,让观众——哪怕是短暂地——「相信」魔术师真的具有超自然的魔力:真的!他们刚刚打破了物理世界的规则!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这事值得警觉。再偏一点,就走上了装神弄鬼的伪科学不归路。

但物理学家也不必太担心。今天是科学昌明的时代,观众也不是傻瓜,看表演时无论怎样目眩神迷,心神摇动,心里还是清楚:这些「魔力」都是假象,物理世界的规则永远是成立的。——在这方面,心理学家对催眠表演就没那么放心了。

2,你的银行账户是安全的

大家看过催眠术的表演之后,常常会一身冷汗:催眠师把人操纵到这种程度,那万一他们催眠我之后问出我的银行账户密码怎么办?——不必担心,如果催眠师真的具有那种能力,他们早就是亿万富豪了,何必走江湖跑码头,靠演出讲座培训挣钱?并且催眠术也早该被列为禁术。你想,如果催眠师直接给人暗示,让人大概晚上八点二十分跳楼,岂不是神不知鬼不觉,天下第一流的杀手?这种事一想而知,只可能存在于小说家的幻想中(九把刀的《杀手》系列就有这样的杀手兼催眠师)。

这种怀疑,就跟看了刘谦表演的穿墙魔术,忍不住想「我靠,他岂不是可以直接把手伸进ATM机里拿钞票?」一样。只不过魔术容易澄清,催眠术则总是让人半信半疑。这也怪不得观众,因为就像前面说的魔术表演一样,催眠术追求的目标,恰好就是给观众制造一种假象和错觉,亦即:「催眠师可以取代我,操控我的心智」。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制造这种假象的基本原理。

3,生活中的恍惚状态

你一定有过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特殊时刻。

典型的例子就是当你困得不行,昏昏沉沉又没有真的睡着的时候。这时候别人在耳边说什么话,都没法进入脑子认真思考,整个人都转不动了了。比如我突然说:「来,给我吧」,你就晕晕乎乎地把手里的一枝笔递给我了。——咦!为什么要听我的话?你说不清。——这枝笔之前什么时候抓到手里的?也完全没印象了!

这种状态叫做恍惚状态。它不等于睡着了,但又不是普通的清醒,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自以为是清醒的,但大脑的皮层活动受到了抑制,只能进行非常有限的加工。我们在困倦时,最常进入恍惚状态。我晚上看书看得迷迷糊糊的,自以为还在看,其实脑子根本没在转。看到困得不行,折上一页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看着折页的地方发愣:这页我真的看过吗?怎么一点都没进脑子呢?

在恍惚状态中,发生上述的事情一点也不神秘。但是,我如果借此做出一些神秘主义的解释,比如:「你被我用某种法术操纵了!这期间发生的事你都不记得了!」不但你会倒吸一口凉气,旁观了这个过程的其他人,可能也会倒吸一口凉气。

4,生活中的暗示

暗示就是在催眠过程中,施术者对受术者发出的指令。有人说:暗示是催眠的核心,这让暗示听起来很有几分神秘感。其实,暗示的英文就是suggestion,另一个含义就是「建议」,一下就没了高端大气的感觉。事实上,暗示确实也不神秘。

暗示分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两种。对于直接暗示(direct suggestion)来说,翻译成「暗示」大概会有误导性,因为它一点都不「暗」,把它翻做「指示」会更准确些。「晚上请我吃饭!」这就是最普通的一句直接暗示。当然,你会觉得这句话一点都没威力,因为只是直白的要求,谁都可以拒绝。不过这种要求也有技巧,高手说出来,也可以夺人心志。详情参看拙作:天经地义 - 潜台词 - 知乎专栏。

间接暗示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脑补」,即暗示点不由施术者直接说出口,而让受术者自己头脑生成。我说「1,2,...」,你就会想到「3」;我给你写出七个字:「找呀找呀找朋友」,你就会自动想起一段曲调。这种暗示比直接暗示更有难度,但效果也会更好,不容易招致对方的防御。就像我直接暗示你:「你现在身上很冷」,不一定成功。但我要是说:「你看外面有好多人,他们戴着厚厚的帽子,围着围巾,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雪向前走」,或者更简单地说:「设想今天是冬至……」你并不清楚我想暗示什么,但冷的印象可能已经开始在你头脑中形成了。

除了暗示的技巧之外,暗示的效果也取决于听众的意识状态。不难理解,我们越是在恍惚状态中,或者注意力越是集中在其它事情上,暗示发挥效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比如,当你正在专注于看书的时候,我对你说:「饭做好了」,你可能就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站起身,几秒钟后才会意识到:明明离饭点还差一个钟头呢!

5,生活中的解离体验

你也许偶尔会有这种经验:自己好像不属于自己,不认识自己了,也不知道在何处,忘记了要干什么,对时间失去概念,无法判断过去了多久……这种体验叫「解离」,英文是dissociation,过去也翻译成「分离」,但还是解离更准确些。中文有时也说「失神」。偶尔的解离体验是正常的,但是严重的解离体验不是什么好事。那通常都意味着你正在经历重大的创伤或痛苦。在创伤发生的同时或事后某瞬间,有时会觉得所处的世界并不真实,时间凝固,前因后果不复存在,痛苦消失,甚至有灵魂离体的错觉:仿佛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从半空中看自己的表现,像看一个陌生人。

盯着镜子看三分钟,用力看镜子里自己那双瞳孔,不要躲开,用不了一会儿,你就会觉得眼前的景象有那么一瞬间的不真实(没事不要轻试,不好玩)。前面说过的恍惚状态下,也会更容易发生解离体验。这不难理解。设想一个人半睡半醒,迷迷糊糊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失神」的感觉,甚至会短暂地搞不清自己身在何方。

之所以要讲解离体验,是因为我们在影视文学作品中熟知的很多现象——梦游(解离性漫游)、失忆(解离性遗忘)、多重人格(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包括中国传说中的离魂症(人格解体障碍),都属于这种体验的范畴。这些现象天然地带有神秘、玄奥、奇诡的色彩。请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它暂时与催眠无关。

6,催眠是在做什么

恍惚状态和暗示都来源于生活,并不神秘,也不超出平常的心理体验,但合在一起,却很能制造出神秘的效果。这其实就是催眠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的价值。

催眠究竟是什么?顾名思义,本来目标就是运用技巧将人导入恍惚状态。——做到了这一点,哪怕不加任何暗示,也是完整的催眠。但是,如果是在舞台表演,什么暗示都不做,观众会看得很乏味:「是,你能把人弄得晕晕乎乎的,这算什么?我们政治老师也有这样的本事」。所以给一些指令,让受术者在行为上、认知上、生理感觉上(例如,痛觉和疲劳感的隔离)呈现出与清醒状态不同的反应,给人感觉受术者已经丧失了自我意志,完全任施术者摆布,这样有助于体现出催眠的神奇。也因为这一幕的舞台效果实在太惊人,久而久之,人们就说暗示才是催眠的核心。

当然,在催眠中使用暗示并不只有表演功能,也可以产生实际的效用。比如用在医学领域,作为一种麻醉的方法,帮助病人隔离疼痛;或者用于心理治疗,促成一些平常状态下不易实现的改变;有的宗教或组织,也会引入催眠中的暗示法,以达到让成员死心塌地的目的。最崇拜暗示的职业也许还有销售,那些成功运用暗示技巧,让原本不感兴趣的买主最后乖乖掏钱的推销案例,有时被吹捧为催眠式销售。

总结起来说。催眠的本意是指:一套将受术者导入恍惚状态的程序。由于舞台表演的需要,重点渐渐转移到:运用暗示的方法「影响」受术者的行为、认知、生理感觉。如前所说,暗示虽然在恍惚状态下更容易起效,但它其实也可以在清醒状态下完成。这种情况,今天也叫催眠,就是《催眠大师》里所说的「清醒催眠」。

7,导入恍惚状态的技巧(附赠程序一套)

人们总结出了很多通用的技巧,帮助一个人进入恍惚状态。比如,安全温暖的氛围、昏暗的光线、低沉缓慢的嗓音、单调重复的指示,都可以形成让人昏昏欲睡的气场。有时,重复让人恍惚,突然唤回,再恍惚,再唤回……也有欲擒故纵的效果,有助于每一次进入更深的恍惚状态,就好像有的人半夜被吵醒,确认一切安全过后,闭上眼就睡得更沉。此外,恍惚状态并非一定是「快睡着了」,也可以是注意力特别专注在某项任务上时。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全然沉浸在自己的心念中,对外界其它事物也会有恍惚的体验。因此,让注意范围逐步收缩,变得越来越狭窄,也是一种很好用的导入技术。这里介绍一套简单的「5-4-3-2-1」技术,不妨体验一下:

坐好不动,放轻松,开始在视野中搜寻五种不同的事物,依次念出来:「我看到墙;我看到电脑;我看到我的手;我看到;我看到……」然后念出五种此时听到的声音:「我听到说话的声音;我听到狗叫声;我听到电流的嗡嗡声;我听到;我听到……」最后念出五种身体上的触觉:「我感觉到脚踩在地板上;我感觉到屁股坐在沙发上;我感觉到眼镜挂在耳朵上;我感觉到;我感觉到……」第一轮结束。

紧接着开始第二轮,念出视野中四种不同的事物,四种声音,四种身体触觉……

以此类推。第三轮:三种事物;三种声音;三种触觉……第四轮:两种事物、声音、触觉……最后一轮:一种、一种、一种……最后自然地闭上眼睛。

认真完成这套程序,现在应该已经有注意越来越窄,最终只能聚焦于一点的体验了,这时候已经距离恍惚状态不远。这大概可以作为一种自我催眠的技巧。

8,暗示的技巧

无论暗示明示,其诀窍不外乎两点。一是利用对方的欲望,让对方相信,听我的指示行动,是符合他本人意愿的。这其实就是江湖术:如何快速识别一个人的需求,然后借此与他结成同盟。只要看得穿,怎么都好办。——你以为你带着敌意,一门心思想要挑我的错儿,我就没办法取信于你了吗?其实反而简单,我只要先于你揭批自己,就能争取信任:哎呀,我这样说也就是骗骗别人,骗你是骗不住的!

第二是重复: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反复加工直到形成条件反射。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是真理。每当受术者在头脑中多加工一遍你的暗示,它的影响力就自然累积增长一分。——死缠滥打,金石为开,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唯一的问题在于,你的重复必须具有技巧性,如果破坏了信任或引起厌烦,就会得不偿失。

催眠高手在这方面要下苦功,对肯定与否定、疑问与陈述、具象与抽象、矛盾与呼应都要了如指掌。最关键的还是对动力的把握,始终要让受术者信任自己,绝不顶撞,又要巧妙地达到目的。比如受术者说:我绝对不会被你们催眠。施术者就会说:啊!有一些人没办法放下来,希望按照自己独立的意志行动,没问题,这很好。那你不妨借机考验它一下:你能依靠自己的意志,将你的双手这样平举起来吗?当然了这不是催眠,只是你自己的意志……很好,你做到了,稍微保持一下……会有点累,但是你可以……很棒的意志力……现在我们一起来检验它的强度……接下来的过程中,无论我说什么,我希望你保持住这个姿势,就像保持住你的意志力一样……

这是一个经典的悖论暗示。无论受术者怎么反应,实际上暗示的影响已经开始了。

一些变量会增强暗示的效力,比如权威形象,比如从众。这就是为什么催眠师经常会热衷于夸耀自己的头衔和成就,而且集体催眠有时比个体催眠更简单。

9,人人都是催眠师

既然说,成功让人进入恍惚状态,或成功施加以暗示的影响就算催眠,那么你我生活中其实都有很多次被「催眠」的经验,只不过「催眠」我们的,并非狭义的催眠师。读小说读到疑真疑幻时,就是一种恍惚状态;好电影也有催眠效果(不是让观众睡着的意思);听音乐会、看演唱会、读一首诗、观一幅画,赏一段舞都可能有被催眠的体验,恍然如神游太虚,凭的是作者的功夫,作品的意境。我的一个朋友有一回现场听一位名家唱大鼓,告诉我:跟听录音完全不一样,没法比,没法比。我问怎么没法比?他说:老先生台上一个身段,一句唱腔,你就被吸进去了,恍惚穿越千百年前,身临其境,森森然觉四周有金戈铁马之气。听完之后,有失魂落魄之感。

这是恍惚状态的被「催眠」,生活中也有接受暗示的被「催眠」:

有老太太收到警察发的短信,几通电话过后就急匆匆汇钱过去。刚一汇完就愣住了:完蛋!万一是骗子呢?哎我怎么早不想一想?——你看骗子也是催眠师。

10,被夸大的催眠

讲到这里,催眠的原理差不多就讲完了,就是这么简单。

你也许会觉得还有不少神秘领域:那些通过催眠让人梦游的是怎么回事?催眠能让人失忆(不只是短暂的提取抑制)?催眠可以挖出我的另一重潜在人格?——答案就在前面讲的解离体验一节,一句话:那不是催眠,而是病理性的解离。

前面说过,虽然恍惚状态常常会伴随着一些轻度的解离体验,但解离体验到一定强度往往是不妙的兆头,就成了解离性的症状。催眠的体验,本应是安全、慵懒、舒适,和无所用力的(如你听音乐听得意醉神迷时);而发生症状的情况,则会变成隔离、茫然、空洞,和失去生命力的(如你被噩耗震惊得失神呆掉时)。假如解离症状真的被催眠诱发出来,不是因为催眠师牛,而是因为受术者本身有病理基础。——通常,这是一个经历了严重创伤的人。解离症状发作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清。受术者可能变得更顺从,任人摆布,也有可能会奇峰迭起,脱离掌控。不管怎么样,唯一确定的结果是,这一切让催眠术看似更加奇诡,不可思议了。

其实,如果在催眠术表演(甚至催眠治疗)中,受术者表现出解离症状,实际上应该作为一桩意外事故来处理,立刻解除暗示,终止催眠,并且建议受术者接受心理治疗——最好不是催眠治疗,因为催眠对受术者来说有诱发症状的危险。

历史文献上记载过几次催眠诱发出解离症状的例子,有一些案例还推动了心理治疗的理论进步。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罕见的。而影视和文学作品通常不管这个,反正是编故事,当然是怎么吸引眼球怎么编。一部催眠主题的电影要是不讲一点人格分裂,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拍的是催眠。而专业的催眠师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态度。显然大众对催眠的印象越神秘,越离奇,对他们的表演也越有利。久而久之,人们就形成了催眠无所不能的印象。这对于催眠术来说,多少也有侥幸的成分。

结:你还会被催眠吗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人说:你这样会毁了读者被催眠的乐趣的。

真的吗?你确信看完这篇文章,今后真的不会被催眠了?

催眠制造的假象,就是你的心智会被催眠师掌管。现在我们说清楚了,催眠师并没有这样的神通法力。那么,谁有?谁能掌管你的心智?你说:是我们自己。其实未必。假如这世上人人如此,为什么会有那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想一想,是什么曾经让你身不由己?

功名?利益?理想?尊严?情感?憎恶?或是内心深处的不自信?

须知:只要存在一点破绽,你就做不得自己的主。催眠师在台上说:有兴趣的观众请举手。你会举手么?为什么举手?是好奇,是向往,是冲动,是敌意,是自以为是?正如你看这篇文章到这里,究竟是被什么所驱使?当你回想自己的本心,你会注意到本心的偏移往往就是受制于人的发端。你说:我有意志力,怎么也不会被你给带跑。但这并不是意志力的问题,在于你是否认识你自己。我让你往东,你偏往西,很好,你用了很大的劲,你走了很远……但你以为这样真的就没有被催眠?

催眠不过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游戏,骗你这世间一切皆幻,都是「催眠术」装神弄鬼。真正的大催眠,却隐藏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每一张嘴。当你恍惚的时候你知道自己的恍惚。但是当你清醒的时候,你确定自己真的清醒?

这一切是催眠,也不是催眠。催眠师不具法力,但你也要做得了自己的主。

going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1 条评论

  1. Hi, this is a comment.
    To delete a comment, just log in and view the post's comments. There you will have the option to edit or delete them.

相关推荐

如何谈一场能救赎自我的恋爱

文:天蝎牛1我心有深渊,无法与爱的人相处,除非一直伪装本性。小黄和小白是一见钟情的恋人。我管男生叫小黄,因为他是典型的胆汁质人格,略带一点抑郁质。而女生小白皮肤白里透红,是抑郁质和多血质的结合。他 ...

如何才能修炼出强大的“气场”?

文:陈秋月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一个人出现在某个团体的时候,所有成员都会不自觉地被Ta吸引;Ta成了整个世界的的中心,Ta的言谈举止散发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你的注意力无法离开。这种 ...

关注公众号,进入小程序